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1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28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4 毫秒
41.
目的:观察三维受控组装系统下,胚胎肝细胞在三维立体结构的体外生长状态,探讨胚胎肝细胞在肝组织工程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用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研制的"三维受控组装系统",将第15 d小鼠胚胎肝细胞作为肝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与以明胶为主的复合材料混合,构建成复杂三维立体结构,观察其体外生长发育状态。对体外培养1周及4周的三维类肝组织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甲胎蛋白(AFP)及白蛋白(ALB)的表达,并对体外培养4周的三维类肝组织用PAS显色法检测肝糖原表达。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体外培养的胚胎肝细胞在三维支架材料中,可形成含有类血管和肝组织样结构;体外培养1周的类肝组织AFP表达呈阳性,体外培养4周的三维类肝组织ALB表达呈阳性,PAS显色亦呈阳性。结论:在三维受控组装系统的构建下,呈立体状生长的胚胎肝细胞,可逐渐形成肝组织样结构,并显示一定的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42.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已被国际癌症组织确认为胃部疾病最主要的致病因子。近年来对于Hp菌株的基因分型、流行病学和致病性等方面的研究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证实对Hp基因分型进行细化可为精准医疗提供依据。Hp可依照Cag A羧基末端磷酸化位点、Vac A信号区(s)中间区(m)过渡区(i)缺失区(d)和粘附因子(OMPs)进行基因分型。Hp基因型差异可导致不同毒性作用,从而引起不同临床结果和疗效预后。因此对Hp基因分型可为胃病的防治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就Hp基因分型方法、基因分型及其与胃部疾病研究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索设计性实验课在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模式。方法通过卡氏肺孢子菌的动物模型建立,设计免疫功能低下的小鼠感染卡氏肺孢子菌及相关免疫低下指标的检测,使学生通过课堂指导,课后自己查找资料设计相关实验。结果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结论该设计性实验为病原生物学实验的教学改革做出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44.
目的通过对香菇C91-3转录组进行筛选,并克隆表达含RCC1(染色体浓缩调控蛋白)和ANK(锚蛋白)结构域的Unigene8290基因,研究其抗肿瘤活性。方法从香菇C91-3菌丝体中提取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并利用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获得基因全长。生物信息学分析其结构域。设计特有引物,采用PCR技术扩增该结构域,将其克隆产物与pET-32a(+)载体连接,热转化至E.coil Rosetta-gami(DE3)中诱导表达,纯化、复性后,通过MTT法研究其抗肿瘤活性。结果生物信息学显示Unigene8290基因具有RCC1和ANK结构域,琼脂糖凝胶电泳与测序结果显示Unigene8290基因的结构域片段与pET-32a(+)载体重组成功,SDS-PAGE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Unigene8290蛋白成功表达,MTT结果显示该重组融合蛋白对HepG2细胞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其抑制作用存在一定的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结论成功诱导Unigene8290的RCC1和ANK结构域蛋白表达,并初步鉴定其具有抑制HepG2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功能。  相似文献   
45.
摘要:目的 了解本地区男女患者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及耐药特征,为临床诊疗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采集泌尿生殖道标本做支原体培养,并对阳性标本进行药敏试验,对阳性标本及其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2015年男女患者的感染率和总感染率呈逐年递增趋势(P<0.01),女性感染者高于男性,男女患者均以Uu单纯感染为主,不同年度均以21岁~30岁年龄段患者为主,占合计中51.0%,药敏试验表明Uu+Mh混合感染的耐药率明显高于Uu、Mh单纯感染,Uu+Mh混合感染对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90.0%,Uu、Mh和Uu+Mh对美满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均<10.0%。结论 本地区支原体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年龄21~30岁患者居多,并以Uu单纯感染为主,治疗支原体感染首选美满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  相似文献   
46.
GGB是抗旱负调控基因。为了获得拟南芥ggb突变体材料,构建了以拟南芥U6启动子驱动GGB sgRNA的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载体。将构建好的编辑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浸花法转化野生型拟南芥。对转基因后代GGB基因的测序结果分析发现,在靶位点处有缺失4个碱基和增加1个T碱基的2种突变体产生。分别对野生型拟南芥和上述2种ggb突变体进行半定量RT PCR分析结果显示,突变体材料中几乎检测不到GGB基因表达,说明获得了GGB基因敲除突变体。对野生型和ggb突变体叶片失水率、耐旱表型及单株种子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拟南芥GGB基因突变后,叶片失水率显著减少,抗旱性明显增强,而单株种子量却并没有改变。研究表明,GGB是一种理想的作物分子育种的候选靶基因,获得的突变体为今后从农作物中克隆的GGB同源基因进行功能互补验证提供了有用的遗传材料。  相似文献   
47.
马铃薯属于干旱敏感型作物,当前生产上的马铃薯品种多数不耐旱,中国马铃薯抗旱育种进程又受到遗传背景狭窄的制约。引进外来种质资源,拓宽我国马铃薯遗传背景,加快选育抗旱品种是马铃薯应对干旱的关键策略。2016年和2017年,在常规滴灌和雨养条件下,利用增广设计方法,以生产上常用的5个马铃薯品种为对照,对来自国际马铃薯中心的315份高代品系和中国已有的3个品种进行抗旱性评价。通过AMMI模型和GGE模型分析基因型、环境及二者互作对产量的影响,并结合抗旱指数筛选抗旱性稳定且产量高的材料。从整体上看,在雨养条件下,两年马铃薯平均产量差异较小,但是变异系数较大,常规滴灌条件下正好相反。马铃薯产量受基因型、环境及其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其变异平方和分别占总处理平方和的43.39%、39.36%和17.26%;C93和YS902两年的抗旱指数均高于对照品种,稳产性好,C48虽然抗旱指数相对较低,但是高产和稳产性高于所有材料。筛选出来的材料不仅可以作为抗旱育种亲本,还可以通过进一步研究其抗旱机制,为抗旱育种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子宫良性病变行子宫切除术前阴道微生态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因子宫良性病变行腹腔镜子宫切除、资料完整的病例453例,术前检测阴道微生态及宫颈高危HPV感染情况。结果 453例患者阴道微生态正常152例(33.55%),微生态失衡69例(15.23%),细菌性阴道病(BV)132例(29.14%),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45例(9.93%),滴虫性阴道炎(TV)25例(5.52%),需氧菌性阴道炎(AV)16例(3.53%),混合性阴道炎(MVI)14例(3.09%)。宫颈高危型HPV感染107例,其中微生态正常30例(28.04%),微生态失衡19例(17.76%),BV 39例(36.45%),VVC 10例(9.35%),TV 5例(4.67%),MVI 4例(3.74%)。结论 宫颈高危型HPV感染与BV感染具有相关性(P0.05),而与其他感染无相关性(P0.05)。子宫切除术前行阴道微生态检测,不仅可明确阴道微生态状况,而且可针对性的进行治疗,从而减少围手术期感染的发生,并为术后生殖道炎症的治疗和随诊提供良好的评判指标。  相似文献   
49.
江苏省县域森林生态安全评价及空间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考察生态区位因素对森林生态安全的影响,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其空间相关性的内在效应机制,从而实现森林生态安全的评价与监测。以江苏省80个区县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5年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专家法及模糊物元法计算森林生态安全指数,然后结合气象类指标及地形类指标计算生态区位系数,再用该系数修正森林ESI,同时结合Arc GIS技术、空间相关性分析、SLM与SEM模型得出如下结论:(1)人口密度、单位面积能源消耗量、退耕还林面积占比等指标权重最大;(2)生态区位系数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江苏南部少数地区,低值区主要分布在江苏东北部;(3)苏南地区森林生态安全状况整体好于苏北及中东部地区;(4) 2000—2015年,江苏省67.5%的区县森林ESI呈现出较明显下降趋势,反映出江苏省森林生态安全发展状况不容乐观;(5)江苏省县域森林ESI整体空间相关性显著(P≤0.01),但2000—2015年空间聚集程度有所下降,且Low-Low聚类显著性更强;(6)森林ESI在江苏省县域间为扩散效应与回流效应并存。  相似文献   
50.
荒漠绿洲农田垦殖过程中耕层土壤碳储量演变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河西走廊中段临泽荒漠绿洲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结合遥感影像辨析确定农田的开垦年限,对比不同开垦背景的农田耕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SOCD)的变化特征,研究荒漠绿洲农田垦殖过程中SOCD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 研究区农田耕层SOCD在2.41~32.97 t·hm-2范围变动,平均值为17.22 t·hm-2;盐碱地、戈壁和沙地背景农田SOCD平均值分别为19.36、16.10、15.93 t·hm-2.随着开垦年限的增加,农田耕层SOCD呈增加趋势,但沙地和戈壁背景农田开垦20年后增加趋势放缓,盐碱地背景的农田在25年后才表现出放缓趋势;沙地、戈壁和盐碱地背景农田土壤有机碳(SOC)的固存速率分别为0.424、0.485、0.811 t·hm-2·a-1.SOCD与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速效钾、pH相关性不显著.综上所述,荒漠绿洲盐碱地背景农田SOC的固存速率显著高于戈壁、沙地背景农田,但开垦30年后不同背景农田SOCD仍处于较低水平,需要针对不同开垦背景对绿洲农田进行管理以提高荒漠绿洲土地利用效率和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